close

地藏古佛慈訓

人為何要「懺悔」?因為人落於後天,受氣稟物慾影響,蒙蔽了本來天賦之性,元神退位,識神佔位,七情六慾、三毒四相產生,層層的垢埃,掩蓋了般若之智,無知無明萌芽,致使悖道而馳、悖理妄為,造下了許多的罪過錯。是以人唯有其大患,因其有身,及其無身,其有何患?故往昔一切諸惡孽,皆由無始貪嗔癡,從身語意之所生,一切今皆悉懺悔,罪由心起將心懺,心若滅時罪亦亡,心滅罪亡兩俱無,是則名為真懺悔。

 藍采和大仙慈訓

二零一二年四月廿八日

  何謂「懺」?何謂「悔」?懺其前愆,懺其以往所造下的種種罪過錯。難道殺人放火才是罪過錯嗎?(不是)你們動了一念的淫慾、動了一念的貪嗔,這也是罪過錯啊!豈可放縱自己的心念?豈可讓自己的心念往外追求呢?所以一念的放縱放蕩,這就是罪過錯啦!

  往往凡夫啊,都懂得要「懺悔」,「懺」自己的前愆、「懺」自己的種種罪過錯,可是「悔」呢?什麽是「悔」啊?永不再犯啊!真正要徹底的懺悔,就是要悔至永遠不要再犯起,罪過錯永不再犯,真所謂顔回的不貳過,是不是啊?

  可是賢士們有此種的定力,有這種毅然決然的心嗎?(有)你們真的能夠對自己有信心,以往所造下的罪過錯可以永不復起嗎?(可以)不再傲慢、不再自大,不再追求外物,能做得到嗎?(能)

  往往凡夫俗子,屢懺屢犯,有沒有找出原因啊?乃因你們懂得懺,可是不懂得「培德」啊!唯有「培德」、不斷的「培德」,你們才能夠做到真正的悔悟,才能夠真正的罪過錯永不復起。

  那什麽是「德」呢?「德」如果以簡單話來說,日常生活中,打個比喻好了:看到地板上有垃圾,自動自發的撿起來,這是不是在培德啊?(是)看到水龍頭的水一滴一滴的在滴著,把它關起來,這個是不是在培德啊?(是)看到他人有過錯,懂得糾正他,這是不是在培德啊?(是)這是在培德,賢士們也都會做,可是爲什麽賢士們的德行展現不出來呢?

  一切的小動作都是在培德,可是賢士們啊,你們在做每一個小動作的時候,你們又起了另外一種心,起了埋怨的心,有沒有?(有)看到垃圾在地板上,你們確實會把垃圾撿起來,但是你們又動了第二念:「是誰丟的?怎麼亂丟垃圾?」是不是啊?(是)那麼簡單的一個例子,賢士們聽得懂嗎?(懂)

  為何往往你們不能真真切切的在培德呢?因為自己會動第二念。如果今天看到水龍頭在滴水,你們也確實會自動把水龍頭給關緊,可是你們又會生出第二念:「是誰那麼粗心大意,沒有關緊?浪費水、浪費資源。」是不是啊?(是)這第二念,就不叫培德啦。培德是無二念看到就做無怨無悔無責備的心去做這就是德

  從「克念」做起,好不好?(好)克念作聖,克制自己的念頭,不使它念念相續,那才能夠真正的來培德。起心即是妄,你們往往念念相續,所以才會讓自己心中忙忙碌碌,讓自己的心沒有辦法平靜下來,讓自己的心往外看。賢士們,有句話說:學壞幾天啊?(三天)學好呢?(三年)同樣的,心要放出去很容易啊,可是你要收回來,容不容易?(不容易)知道不容易,那一開始就不要學壞,對不對?(是)一開始就要克念,不要讓念頭到處亂飛,是不是啊?(是)

 

 三天主考慈訓

一個人最大的錯 在於不承認自己有錯

一個人最大的過 在於不曉得自己犯過

一個人最大的罪 在於不害怕自己造罪

濟公活佛慈訓 「培德」

「德」若不「培」 難顯道尊

「德」若不「培」 難擔大任

「德」若不「培」 難轉命運

「德」若不「培」 難改氣質

「德」若不「培」 難轉法輪

「德」若不「培」 難登聖域

「德」若不「培」 難回理天

「德」若不「培」 隨業沉淪

「培德」是我們修道人的第二生命

更是一輩子必須做的功課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小惠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